文化湘潭 才人辈出
多年以来,湘潭一直是个才人俊杰层出不穷的地方。且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但湘潭这方湘江水土,却养育或见证了出了艺术、文化、学术等多方面才人。
齐白石
1864年1月1日,中国画艺术大师,世界文化名人齐白石出生于湘潭县白铺杏花村一个贫苦农民家庭。齐白石原名纯芝,字渭清,号兰亭,后改名璜,字濒生。又号白石或白石山人。他一生创作勤奋,作画极多,一天不画画心慌,五天不刻印手痒,创作多得惊人,好得出奇,其中又以画虾为绝。
杜甫
“天地空搔首,频抽白玉簪。皇舆三极北,身事五湖南。恋阙劳肝肺,抢材愧杞楠。乱离难自救,终是老湘潭。”这首杜甫写给好友韦迢的《楼下》在公元771年后便成为了他的千古绝唱。杜甫虽不是湘潭人,但是岸花亭、黄叶亭、空灵岸和花石戍等杜甫涉足过的土地,多年以来已是长留胜迹。而“终是老湘潭”的绝笔,使湘潭这块土地永驻一代诗圣之魂。
罗典
罗典,字徽五,号慎斋,湖南湘潭人。清乾隆十二年(1747年)乡试第一,乾隆十六年殿试传胪(一甲第四名),选庶吉士,授编修官。后转御史,历吏、工二科掌印给事中,迁鸿胪寺卿,两主河南乡试,督四川学政。罗典主持学政,不纯评论诗文优劣,而主要在培育人材。每于试前召集诸生讲学,试毕复行规劝教诲。外出时,闻村塾读书声,即往视察,并予指教。性刚且廉洁,历任岳麓书院院长27年。
名人故里 革命湘潭
湘潭,一直是以原中共中央主席毛泽东而扬名,殊不知,千百年来,这片热土养育了多少革命烈士、名人。这里不光是毛泽东故里,还是彭德怀、齐白石故里;曾国藩、左宗棠、秋瑾均在此居住过。这里还有过杨度、黄公略、陈赓、谭政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台湾宋楚瑜、马英九先生的故里亦在此地。
从一千三百年前的安史之乱后的惨状,到1949年8月,湘潭和平解放,湘潭县人民政府成立,湘潭人民在革命之路上一直发扬着“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颜”的精神,一次次掀起社会主义建设新浪潮,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上取得了巨大成就。直至今天,湘潭建成了全省乃至全国重要的工业基地和全省第一个农村达小康城市。
枢纽湘潭 水路著称
“浏阳河,弯过了九道弯,五十里水路到湘江,江边有个湘潭县哪…”甜美的歌声道出了湘潭水路之便。湘潭地处湘中北沿,有五条驿道交汇在此,而水运交通又更为发达。湘江从城区南汇过,下出洞庭,连汇长江;上通衡、永,出广西即可入漓江。涟、涓二水毗邻湘江,网络联通各地。
而在湘潭城区之内,现今保留使用的九总到十八总经常以其特殊的命名而不被外来人所理解。“总”这一概念而今已不仅仅是地名,而更是蕴含深厚的底蕴文化。湘潭城大致在明初,就将街区氛分为十八个总。因为“总”与航运商业具有紧密联系,它们也成为了湘潭港市的见证。“总”沿江排列,大致可以以码头来分隔,日后十三总习称航运码头,十四,十五总习称客运码头,十六总习称货运码头,而十八总则称为大码头。
从历史悠久的十八总到02年建成的千吨级码头、从湘江水运到一个立体的交通枢纽,加上京珠、上瑞高速与京广、湘黔铁路四大全国运输大动脉的交织,湘潭的经济发展已然蓄积了强劲的底气。
昔日小南京 今日金湘潭
清代,湖南就有金湘潭一说。说湘潭是“金”,系就其商业繁荣。明代,湘潭就有“小南京”的美誉。古代的贸易,毗邻江水之地,便可来往大宗的贸易运输。清末年间,各地的货物大都由水运聚集在湘潭,无论是药材、纸张、烟叶、煤矿、大米均在此中转运往全国各地。直至鸦片战争之后,内河航运和铁路兴起,湘潭作为货物转运中心的地位才逐渐下降。
而今日再回首新中国成立后这六十年以来,湘潭市在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历届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军分区的团结带领下,全市人民依然秉承“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颜”的精神,用自己的智慧和挥洒的汗水不断谱写着历史的新章。放眼湘潭高新区(湘潭九华工业园),近几年来在市委、市政府“整合园区资源,全力创建国家高新区”的精神指导下,现已建成德国工业园、新材料工业园、九华工业园三个特色产业园区,初步形成机电一体化、车辆及装备制造、新材料等优势产业集群。09年4月更是正式升为国家高新区,这对我市乃至我省实现科学发展和加快“两型社会”的建设,具有重大意义。
相聚湘江之滨,踏着伟人足迹,沐浴楚风古雨,承载湖湘灵韵,湘潭人民将继续肩负民族的重托,秉承革命精神,敢为人先,抓住“两型社会”建设的历史契机,不断地摸索与前进,把湘潭建设得更加美好,铸就时代新篇章!(记者:刘娅子)